新闻动态 >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李晓松教授: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日期 :2019-07-08      作者 :      阅读数 :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李晓松教授: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至今记得那次令自己终身难忘的恩师教诲。那次他因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而向导师李晓松“报喜”,李晓松却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要因为荣誉而得意,我只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著名的卫生统计学家和公共卫生教育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纪委委员、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院长,李晓松一直是如此律人律己,践教师之任、行专家之责、履院长之职,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身份,奋进前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践教师之任,下自成蹊

2014年,学生崔岩参加了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小组聚餐会,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发言,“李院长,很荣幸能加入您的团队。”导师李晓松却连连摆手道,“打住,我只是你的老师。”

李晓松始终将教师身份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将教师职责铭记在心,努力做好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他十分注重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不仅在90年代末率先组织翻译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统计学著作《多水平统计模型》一书,还在大量参考国外教学体系,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打破原有医学统计学的教材编写模式,主编了《医学统计学》(第2、3、4版)、《卫生统计学》(第8版)、《统计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第1、2版)等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些全国高校医学专业统一使用的全新教材,一经推出,就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了编好以上教材,李晓松可谓殚精竭虑。他多次组织召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参加的教材编审会,了解他们的教材的需求,还通过电子邮件、群聊等线上方式听取专家学者、一线老师的意见。对本科教材《卫生统计学》,李晓松从系统培养医学生统计学思维的角度入手,反复酝酿反复修改,最终在教材中以好学、好用、好教为原则,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获得了使用者的普遍好评。对研究生教材《统计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李晓松着重树立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基本理念,帮助学习者构建医学科研所需的统计知识体系,进而活化为分析和解决医学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十分注重学生批评性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李晓松时常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勇敢质疑学科常识。统计学里的P值本是一个约定俗成普遍使用的系数概念,李晓松却鼓励学生质疑P值,批判P值的合理性,而这一批判,远早于近几年国外突然热起来的P值价值重估。李晓松还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如利用国内少有人了解的贝叶斯统计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等。

“六年的光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这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迸发,而是日积月累的渗透,使我形成了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给我们的科研态度和风格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师从李晓松六年的学生沈卓之在她的毕业论文致谢中如此写道。

他十分注重教学细节却又懂得风趣幽默。李晓松对学生作业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一丝一毫的错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演示PPT,李晓松都要求版式简洁大方,字词标点符号运用准确,行间距、字间距等具有美感。如果有学生弄错,他也会立刻提笔为学生修改,圈出不完美之处,甚至写上一大段修改意见。

多年的课堂上,李晓松一直脱稿讲课,这使得他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易发挥风趣幽默的魅力。一句不经意冒出的重庆话“啷个办”,时常引得全场学生哈哈大笑。

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出征前的动员会上,李晓松没有给紧张的气氛再添一把火,他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要放开一搏,随便你们赛出什么成绩,我都会在机场捧着鲜花迎接你们。”最终,华西公卫学院参赛队伍在全国60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比赛的一等奖。

行专家之责,普惠民生

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李晓松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很多。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国家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

但他始终告诫自己,做公共卫生事业不能在高校自娱自乐,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真正有用的事情。

最近三年,李晓松一直全力以赴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这个工程浩大的项目研究。他深知这个项目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2016年中国提出发展精准医学研究的重大科研战略。该战略瞄准我国常见高发疾病人群,研究疾病病因,通过大数据采样研究,开发相关的精准治疗方式,旨在达到精准预防、精准治疗的效果。

“试想一下,以后即便是同一种肿瘤,我们都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特质与遗传特征,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与技术,这无异于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参与项目研究的华西公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主任赵星谈及此竟有些激动。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李晓松主动牵头西南地区五省市自治区15家单位,联合申报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收集基线数据。面对大样本人群、大范围调查点,李晓松身体力行,带队跑遍了西南五省,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带领的团队就通过体检验血、访谈调查等方式采集了10万人的身体健康数据和生活方式信息,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人群慢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将在未来阐明我国常见高危慢性病的复杂遗传环境病因,以达到精准防治的目的。

“我们团队不能仅仅是做信息收集,还应该为民族贫困边远人民谋好处谋利益”,在做好项目的同时,李晓松不忘帮助民族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在阿坝州调研期间,李晓松带领科研团队主动对接阿坝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职业需求,安排学院骨干教师为他们培训或邀请他们来川大进修,为地区卫生疾病防控能力的提升做实实在在的努力。

李晓松作为院长为学院的建设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了不影响科研,他只能通过夜晚、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加倍努力来完成科技攻关工作。业余喜好摄影的他,在朋友圈时常发的照片竟是深夜朦朦胧胧的公共卫生学院大楼及学院旁的花草树木。2017年2月22日近凌晨两点,刚下飞机的他发了一张在雪地里的照片,照片中他一手拖着行李,另一手揣进裤兜,配文写着“风雪夜”。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加班加点忙项目的李晓松不忘自我幽默一把,他自我调侃的写道“劳动节劳动,青年节青春绽放”。

“老师一直告诉我们,作为知识分子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生沈卓之回忆至此,感怀颇深。

履院长之职,筚路蓝缕

“我和李院长吃午饭的时候,他经常会突然不说话,我知道他又在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了。”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裴晓方说。

在学院同事看来,他是一个有担当的好领导。他十分希望将学院学科做大做强,将医院做到一号难求的状态。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李晓松决心“筑巢引凤”,将15个教研室改造成6个系、打造具有国内顶尖水平的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示范性公共实验平台。

改革难免有阻力,李晓松对具体负责平台建设的裴晓方说,“大胆子去干,有什么错误我来担着。”对于那些一时不理解的老师,李晓松还逐一与他们沟通,坦诚利弊,化解他们的疑虑。

平台初创后,李晓松又带头寻找经费资源、升级仪器设备、挖掘人才资源……最终将这一示范性公共实验平台打造成了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赞不绝口的一流平台。一大批外籍教师、青年拔尖人才、海归博士后也真如他预料的那样,纷纷来投,逐渐充实了学院的人才储备。

李晓松也是一个讲究方法的好领导。为了更好地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他提出“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即学院给各系设定任务目标,从教学、科研方面进行考核,考评小组再进行打分。而考评结果,直接与教师福利待遇挂钩。这一探索性质的改革,在学校相关激励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之前,为学院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发展态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院长,李晓松还会亲自给同学们上党课。他的党课风格与众不同,他不会机械地给同学们灌输大量的内容,而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同学们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党课的精神和意义,并鼓励同学在此过程中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李晓松曾对毕业班的同学们发问,即将毕业的你们,面对未知世界和未知挑战的时候,你们是不安而兴奋,还是不安而惶恐?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我希望你们可以做到不安而兴奋。

在李晓松担任院长期间,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完成了学院、医院的“院院合一”改革,开创了学院“合室建系”的新格局,搭建了“教学—科研”公共实验平台;全新的医院大楼也正式投入使用,学院/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他却难言是个十分称职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将太多本应和妻儿共享的休闲时光留给了工作,他是同事口中“一个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人”,李晓松谈到对家人的亏欠,也曾遗憾的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今年6月初,刚从武汉出差返蓉的李晓松突感身体不适,疑为感冒,至六月三号入华西四院,判断为心脏问题,随即于下午转入华西医院心内科。后确诊为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即刻送进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CCU),但他很快出现心脏停搏现象,在立即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人工肺)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而在得病期间,他与赵星的聊天记录,全是有关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材料是否准备妥当、项目数据质量等项目进展情况的。

2012年,李晓松的学生们自发从世界各地赶回成都为他庆祝五十岁大寿。在那个意料之外的惊喜生日宴上,当生日电子杂志在电子屏上徐徐展开,当熟悉的生日歌旋律缓缓响起,备受感动的李晓松深吸一口气,语带哽咽地说出了心中藏了许久的话,“人生已过半,50年岁月如梭,希望我能够抓住为数不多的时间为学院、为学校、为教学、为科研服好务。”

2019年7月4日下午14:29分,李晓松因心肌炎并发症颅内出血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6岁。

斯人已去,但公共卫生学院一批批学生已然成长起来,他们正在并将继续奋斗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战线上;斯人已去,但李晓松科研团队的科研人员不会放弃,他们刚刚顺利完成了项目的中期验收,并将持续将这个项目推进下去;斯人已去,但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不会忘记李晓松的努力方向,必将众志成城将学院/医院建设得更好,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华西口腔IJOS、《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下一条: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曾烨副研究员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发表研究论文